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间做奸细,多少有点大病
推荐阅读:我的帝国无双、明天下、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医妃惊世、行祸天下、史上最强帝后、超凡兵王、清明上河图
新谷粒 www.xinguli.net,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最新章节!
胡濙在来的路上,就一直在想对策了。
如何将这件事的影响力降到最低,并且转移其重点,达到保密的效果。
陛下是不想让这六十一人被解救的消息暴露的,这是毫无疑问的,那么围绕这个目标,去制定策略。
在陛下的生气的时候,要为陛下积极献策,这不是臣子的本分吗?
但是又有几个,维持这种本分?
朱祁钰的余怒未消,并不想谈论任何事,他要知道,到底是谁,然后把他扔到解刳院里,以解心头之恨。
长洲诗社,乃是以苏州府长洲县为名。
在正统初年,由蒋主孝与苏雪溪、刘草窗、沈崆峒、王金粟及其弟主忠结为诗社。
在正统十四年,推刘溥为诗盟,其主要人员有汤胤勣、沈愚、苏平、苏正、晏铎、王淮、蒋主忠、蒋主孝、王贞庆、邹亮、徐震等人。
汤胤勣是信国公汤和的曾孙。
汤胤勣取了孙继宗的女儿为继室,但是在南衙丧乱的时候,汤胤勣并没有选择附逆作乱,得以保全。
苏平、苏正,乃是宁海人,以不畏强权而闻名,具体来说,就是作为宁海人,苏平和苏正两兄弟,总是为宁海方氏也就是方孝孺的宗族喊冤。
晏铎,永乐十六年的进士,被朱祁钰派去了湖广做巡按御史,此人曾经在山东做过巡抚,平定响马,弹劾孔府,最终被调任。
孔府那是山东的一片天,晏铎随意指摘孔府,那不是找罪受吗?
一直到景泰年间才被举荐。
卢忠收到消息,立刻带着提刑千户,奔向长洲诗社。
长洲诗社所在是宅院并不小,会昌伯府是正统年间和成化年间最大的外戚,甚至还有孙继宗提领京营的事儿发生。
虽然会昌伯府倒了,但是长洲诗社一直还在办。
而此时十几位笔正,正在敲定这个月长洲诗刊《月旦评》的版面。
刘溥是盟主魁首,他坐在主位上,看着手中的版面,瞪大了眼睛,拍着桌子说道:"怎么回事?为什么会有夜不收的消息?"
"吃的太饱了,去打听夜不收的消息,是嫌命长?"
苏正满是不在乎的说道:"我可是废了很大的力气,才打听到的消息,可是花了三十两银子呢!"
"瓦剌人都跑了,这点事还不能说吗?"
苏平附和的说道:"我们可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夜不收的遗孀,花了不少的功夫呢。"
汤胤勣是勋戚之后,他本来还不在意,可是看他们说的煞有其事,便拿起来看。
这一看不要紧,看完整个人愣在原地,好久都没说话。
他不知道说什么,他只知道大祸临头了!
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没事参加个诗社附庸风雅,居然惹了这么大的麻烦。
夜不收是什么?
夜不收就是老母鸡身下的小鸡仔,哪怕是老鹰来了,老母鸡也要啄掉老鹰一颗眼珠子!
苏正志得意满的说道:"这次,咱们诗社一定会大出风头!夜不收的事情,传的神乎其神,咱们这可是京城独一家!"
"六十一个夜不收,居然能从瓦剌人那边活着回来。"
"这没人配合?我不信。"
汤胤勣打着哆嗦问道:"问题就出在了这有人配合的事儿上。"
"这印了多少份了?卖了没有?"
苏平摇头说道:"没呢。这不是刚写完,印出来的头几份,先给礼部衙门送过去。"
长洲诗社是轮班的,就是一人负责一期《月旦评》。
月旦评是东汉末年的一种杂谈,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,对人物、时政或诗、文、字、画等品评、褒贬的一项活动,每月初一发一次。
大多数诗社活动,都循此例。
礼部负责审查之后,增补删减核定之后,还给诗社。
在长洲诗社还在讨论的时候,卢忠已经带着缇骑将长洲诗社团团围住,一脚踹开了大门,闯了进去。
卢忠没有废话,直接将人悉数带走。
苏平、苏正万万没料到会被卢忠亲自带着人破门,虽然扛了一阵,但是最后还是交待的清清楚楚。
苏平家中很是富硕,这年头,能玩得起诗社的,多数都是富贵子弟。
苏平、苏正加入了长洲诗社后,一直想搞个大新闻出来,结果好巧不巧,真就给他们搞到了。
不到一个时辰,卢忠就把案子办完了,将案子的审查结果送到了皇帝的手中。
朱祁钰这段时间一直没说话,坐在藤椅上,一言不发,眉头紧皱若有所思。
于谦和胡濙对视了好几次,他们从来没见过陛下这副模样。
夜不收在陛下心中很重要,因为夜不收的画就挂在大明皇帝抬头能看的地方。
朱祁钰在思考,到底是哪里出了纰漏,到底谁走漏了风声。
他甚至把自己登基之后所有的政令都梳理了一遍,去思考其中的漏洞。
不能只有朝臣们上***,自己也需要反思。
是谁?
于谦和胡濙吗?
但是完全没必要,这两个人,一个为了大明把皇帝都废了,这可是冒着天大的干系。一个打算把自己埋在金山陵园,压根不打算落叶归根。
石亨吗?
是因为没有平定了南衙跟国公位怀恨在心吗?
但是石亨为什么要废掉自己的左右手?情报收集工作何其的重要,大明几次动武,都是因为夜不收出色的情报工作,得到了巨大的胜利。
朱祁钰连给石亨的国公世券都准备好了,只待再次动武,而且关于封爵之事,大家一直有沟通。
卢忠?
营救的接收工作是锦衣卫负责的,如果说泄露消息,的确是卢忠这里的可能性最大。
但是卢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看完了卢忠的调查报告,朱祁钰嘴角抽动,自己怀疑了半天,但这次,船不是从船顶开始漏水。
这个苏平和苏正,自己打听出来的。
朱祁钰扔下了奏疏,用力的点了几下说道:"苏平和苏正,必须送他们去解刳院!"
这六十一人中,有一个陈长贵的夜不收死在了草原上,这个陈长贵的妻子,也是知情人。
这个苏平用的手段就是银子。
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了,瓦剌人都已经西进快一年的时间了,这个苏平找到了这个遗孀,金钱开路,套到了独家新闻。
苏平和苏正的确是搞到了大新闻,连皇帝都惊动了,这不是大新闻是什么?
苏平和苏正的目的不仅仅是针砭时弊,借着夜不收的辛苦,说皇帝不恤民力,穷兵黩武。
除此之外,苏平和苏正将消息卖给了一个西行商贾,这个商贾人还在京师逗留,被卢忠逮了个正着。
卢忠作为专业的锦衣卫指挥使,查清楚了这个商贾是何许人。
苏平和苏正本就是被奸细收买的线人。
韩政派来的奸细。
就是那个安排了刘玉、韩陵刺王杀驾,在五原府外砍了渠家三兄弟车驾马匹的韩政。
夜不收被营救的消息,被苏平和苏正卖了三百两银子,十倍利,还不知足,贪得无厌,还要在月旦评上发刊博得名声!
名利,名利,有名望就有利益。
为了利益,投机者会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。
苏平和苏正显然也是如此的投机者。
在他们的眼里,夜不收?不过是一群丘八罢了,死了就死了,谁会在意?
因为瓦剌西进,这个伪装成商贾的奸细,并没有及时把消息传出去,事情没有滑向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朱祁钰思忖了片刻说道:"将苏平、苏正两兄弟的问题审查清楚,两次查补之后,和这个奸细一道送解刳院去!"
"问问太医院还有没有雅座!"
苏平和苏正这兄弟俩儿,若只是吟诗作对,朱祁钰来懒得理他们。
结果他们倒好,给瓦剌人当线人,在景泰年间做奸细,多少有点大病,必须要让解刳院雅座伺候。
"去把汤和的曾孙汤胤勣,给朕叫过来!"
朱祁钰靠在藤椅上,思考了许久说道:"日后这类涉及国朝战略大事,要严格保密,即便是对家人也不能提起,胡尚书,拟个保密条例。"
朱祁钰虽然平日里对王复总是骂骂咧咧,但他还是很担心王复暴露。
对于也先而言,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重要?还是从遥远的大明京师,传来一条似是而非的消息重要呢?
其实朱祁钰不知道,仅凭这么一条似是而非的消息,也先已经杀不死王复了。
王复已经组建了四个团营,共计八万余人的乌军。
日后此类的事,要严格保密,需要设立保密等级,依据不同的等级进行保密。
胡濙点头称是。
汤胤勣连滚带爬的爬进了御书房,一抬头看到于谦、石亨、胡濙、兴安和大皇帝都盯着他。
他跪在地上,俯首帖耳的说道:"陛下,容臣陈情,都是苏正和苏平干的啊,我也不比陛下早知道多久啊。"
朱祁钰看着汤胤勣,就是气不打一处来。
瓦剌南下的时候,摇唇鼓舌的凤阳诗社跟他没关系,大明抓奸细跟他没关系,削太上皇帝号、废太子跟他没关系,杀稽戾王跟他没关系,会昌伯府鼓噪南衙造反跟他没关系。
汤胤勣的继室是孙继宗的女儿,但是汤胤勣就硬是没掺和南衙谋叛。
孙继宗的那个女儿被族诛一同坐罪给斩了,因为那个女儿鼓噪汤胤勣前往南衙,被锦衣卫查到了书信。
这么多大风大浪,死了多少外戚?死了多少勋臣?连亲王都死了三个,皇帝都死了一个。
汤胤勣都依靠着绝佳的站队技巧,活到了现在。
结果偏偏在这阴沟里翻了船。
朱祁钰怒其不争的说道:"你说你,一个勋臣后裔,跟这帮读书人走这么近干什么?是打算干点坏事?那倒是干啊,朕一刀砍了你便是。"
"马上过年了,过完年,进讲武堂,别在外面飘着了。"
汤和对朱明的建立有功,当初汤和给还在皇觉寺的朱元璋写信,相约造反,随后朱元璋到了军中,还成为了汤和的上司。
这一点上,汤和几近于泰伯让王位的功德,所以汤和因此封公。
但是汤和死后,因为子、孙、曾孙三代均早逝,无法袭爵,导致信国公爵位至今空悬。
汤胤勣和他的大侄子汤杰争爵,闹得沸沸扬扬。
国公位很重,汤胤勣无论是取了孙继宗的女儿,还是和文人走的那么近,其实都是一个原因,想要获得支持,然后夺得爵位。
"这什么长洲诗社,不要再办了,夜不收六十一人获救的消息,不得流传坊间,只要被锦衣卫风闻,朕绝不宽宥!"朱祁钰看着汤胤勣就来气。
好好的勋臣后代,行军打仗,建功立业多好,抚宁伯朱谦之子朱永,甚至夺得了大明第一杆冠军旗,何其的威风?
整日里跟一群读书人厮混在一起,还争信国公国爵位?
连读书人都知道军功值钱了,王复、王悦直接弃笔从戎了。
汤胤勣还跟读书人厮混,他能争到爵位才是怪事。
"滚回府去闭门思过,别再有下次。"朱祁钰示意汤胤勣可以走了。
汤胤勣重重的松了口气,俯首帖耳的大声喊道:"臣领旨!"
他还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。
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:"卢忠,其余人等,一并送到云南滇铜厂苦役三年吧。"
"臣领旨。"卢忠领命而去。
朱祁钰其实一直以为胡濙拿过来的这份社论,已经发出去了。
但其实并没有。
这让朱祁钰有点疑惑的说道:"这些诗社发月旦评之类的东西,还要过胡尚书的手?"
新闻审查机制,这么早就建立了吗?
卢忠的查补显示,六十一名夜不收被救的消息,依旧是长洲诗社内打转,并没有散出去。
也就是说,在发《月旦评》的时候,居然要被礼部先审查一遍。
胡濙点头说道:"是的,这是礼法。"
"这也是礼法?"朱祁钰满是奇怪的说道。
于谦附和的说道:"凤阳诗社的那片《布仁行惠疏》社论,是私发刊印,所以陛下在砍那凤阳诗社十四人的时候,没有人为他们喊冤。"
"因为他们本身就坏了规矩。"
"胡尚书,这个为什么是礼法呢?"朱祁钰满是疑惑的问道。
胡濙摸了摸下巴说道:"臣想想,从何说起。"
胡濙在来的路上,就一直在想对策了。
如何将这件事的影响力降到最低,并且转移其重点,达到保密的效果。
陛下是不想让这六十一人被解救的消息暴露的,这是毫无疑问的,那么围绕这个目标,去制定策略。
在陛下的生气的时候,要为陛下积极献策,这不是臣子的本分吗?
但是又有几个,维持这种本分?
朱祁钰的余怒未消,并不想谈论任何事,他要知道,到底是谁,然后把他扔到解刳院里,以解心头之恨。
长洲诗社,乃是以苏州府长洲县为名。
在正统初年,由蒋主孝与苏雪溪、刘草窗、沈崆峒、王金粟及其弟主忠结为诗社。
在正统十四年,推刘溥为诗盟,其主要人员有汤胤勣、沈愚、苏平、苏正、晏铎、王淮、蒋主忠、蒋主孝、王贞庆、邹亮、徐震等人。
汤胤勣是信国公汤和的曾孙。
汤胤勣取了孙继宗的女儿为继室,但是在南衙丧乱的时候,汤胤勣并没有选择附逆作乱,得以保全。
苏平、苏正,乃是宁海人,以不畏强权而闻名,具体来说,就是作为宁海人,苏平和苏正两兄弟,总是为宁海方氏也就是方孝孺的宗族喊冤。
晏铎,永乐十六年的进士,被朱祁钰派去了湖广做巡按御史,此人曾经在山东做过巡抚,平定响马,弹劾孔府,最终被调任。
孔府那是山东的一片天,晏铎随意指摘孔府,那不是找罪受吗?
一直到景泰年间才被举荐。
卢忠收到消息,立刻带着提刑千户,奔向长洲诗社。
长洲诗社所在是宅院并不小,会昌伯府是正统年间和成化年间最大的外戚,甚至还有孙继宗提领京营的事儿发生。
虽然会昌伯府倒了,但是长洲诗社一直还在办。
而此时十几位笔正,正在敲定这个月长洲诗刊《月旦评》的版面。
刘溥是盟主魁首,他坐在主位上,看着手中的版面,瞪大了眼睛,拍着桌子说道:"怎么回事?为什么会有夜不收的消息?"
"吃的太饱了,去打听夜不收的消息,是嫌命长?"
苏正满是不在乎的说道:"我可是废了很大的力气,才打听到的消息,可是花了三十两银子呢!"
"瓦剌人都跑了,这点事还不能说吗?"
苏平附和的说道:"我们可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夜不收的遗孀,花了不少的功夫呢。"
汤胤勣是勋戚之后,他本来还不在意,可是看他们说的煞有其事,便拿起来看。
这一看不要紧,看完整个人愣在原地,好久都没说话。
他不知道说什么,他只知道大祸临头了!
他万万没想到,自己没事参加个诗社附庸风雅,居然惹了这么大的麻烦。
夜不收是什么?
夜不收就是老母鸡身下的小鸡仔,哪怕是老鹰来了,老母鸡也要啄掉老鹰一颗眼珠子!
苏正志得意满的说道:"这次,咱们诗社一定会大出风头!夜不收的事情,传的神乎其神,咱们这可是京城独一家!"
"六十一个夜不收,居然能从瓦剌人那边活着回来。"
"这没人配合?我不信。"
汤胤勣打着哆嗦问道:"问题就出在了这有人配合的事儿上。"
"这印了多少份了?卖了没有?"
苏平摇头说道:"没呢。这不是刚写完,印出来的头几份,先给礼部衙门送过去。"
长洲诗社是轮班的,就是一人负责一期《月旦评》。
月旦评是东汉末年的一种杂谈,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,对人物、时政或诗、文、字、画等品评、褒贬的一项活动,每月初一发一次。
大多数诗社活动,都循此例。
礼部负责审查之后,增补删减核定之后,还给诗社。
在长洲诗社还在讨论的时候,卢忠已经带着缇骑将长洲诗社团团围住,一脚踹开了大门,闯了进去。
卢忠没有废话,直接将人悉数带走。
苏平、苏正万万没料到会被卢忠亲自带着人破门,虽然扛了一阵,但是最后还是交待的清清楚楚。
苏平家中很是富硕,这年头,能玩得起诗社的,多数都是富贵子弟。
苏平、苏正加入了长洲诗社后,一直想搞个大新闻出来,结果好巧不巧,真就给他们搞到了。
不到一个时辰,卢忠就把案子办完了,将案子的审查结果送到了皇帝的手中。
朱祁钰这段时间一直没说话,坐在藤椅上,一言不发,眉头紧皱若有所思。
于谦和胡濙对视了好几次,他们从来没见过陛下这副模样。
夜不收在陛下心中很重要,因为夜不收的画就挂在大明皇帝抬头能看的地方。
朱祁钰在思考,到底是哪里出了纰漏,到底谁走漏了风声。
他甚至把自己登基之后所有的政令都梳理了一遍,去思考其中的漏洞。
不能只有朝臣们上***,自己也需要反思。
是谁?
于谦和胡濙吗?
但是完全没必要,这两个人,一个为了大明把皇帝都废了,这可是冒着天大的干系。一个打算把自己埋在金山陵园,压根不打算落叶归根。
石亨吗?
是因为没有平定了南衙跟国公位怀恨在心吗?
但是石亨为什么要废掉自己的左右手?情报收集工作何其的重要,大明几次动武,都是因为夜不收出色的情报工作,得到了巨大的胜利。
朱祁钰连给石亨的国公世券都准备好了,只待再次动武,而且关于封爵之事,大家一直有沟通。
卢忠?
营救的接收工作是锦衣卫负责的,如果说泄露消息,的确是卢忠这里的可能性最大。
但是卢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看完了卢忠的调查报告,朱祁钰嘴角抽动,自己怀疑了半天,但这次,船不是从船顶开始漏水。
这个苏平和苏正,自己打听出来的。
朱祁钰扔下了奏疏,用力的点了几下说道:"苏平和苏正,必须送他们去解刳院!"
这六十一人中,有一个陈长贵的夜不收死在了草原上,这个陈长贵的妻子,也是知情人。
这个苏平用的手段就是银子。
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了,瓦剌人都已经西进快一年的时间了,这个苏平找到了这个遗孀,金钱开路,套到了独家新闻。
苏平和苏正的确是搞到了大新闻,连皇帝都惊动了,这不是大新闻是什么?
苏平和苏正的目的不仅仅是针砭时弊,借着夜不收的辛苦,说皇帝不恤民力,穷兵黩武。
除此之外,苏平和苏正将消息卖给了一个西行商贾,这个商贾人还在京师逗留,被卢忠逮了个正着。
卢忠作为专业的锦衣卫指挥使,查清楚了这个商贾是何许人。
苏平和苏正本就是被奸细收买的线人。
韩政派来的奸细。
就是那个安排了刘玉、韩陵刺王杀驾,在五原府外砍了渠家三兄弟车驾马匹的韩政。
夜不收被营救的消息,被苏平和苏正卖了三百两银子,十倍利,还不知足,贪得无厌,还要在月旦评上发刊博得名声!
名利,名利,有名望就有利益。
为了利益,投机者会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。
苏平和苏正显然也是如此的投机者。
在他们的眼里,夜不收?不过是一群丘八罢了,死了就死了,谁会在意?
因为瓦剌西进,这个伪装成商贾的奸细,并没有及时把消息传出去,事情没有滑向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朱祁钰思忖了片刻说道:"将苏平、苏正两兄弟的问题审查清楚,两次查补之后,和这个奸细一道送解刳院去!"
"问问太医院还有没有雅座!"
苏平和苏正这兄弟俩儿,若只是吟诗作对,朱祁钰来懒得理他们。
结果他们倒好,给瓦剌人当线人,在景泰年间做奸细,多少有点大病,必须要让解刳院雅座伺候。
"去把汤和的曾孙汤胤勣,给朕叫过来!"
朱祁钰靠在藤椅上,思考了许久说道:"日后这类涉及国朝战略大事,要严格保密,即便是对家人也不能提起,胡尚书,拟个保密条例。"
朱祁钰虽然平日里对王复总是骂骂咧咧,但他还是很担心王复暴露。
对于也先而言,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重要?还是从遥远的大明京师,传来一条似是而非的消息重要呢?
其实朱祁钰不知道,仅凭这么一条似是而非的消息,也先已经杀不死王复了。
王复已经组建了四个团营,共计八万余人的乌军。
日后此类的事,要严格保密,需要设立保密等级,依据不同的等级进行保密。
胡濙点头称是。
汤胤勣连滚带爬的爬进了御书房,一抬头看到于谦、石亨、胡濙、兴安和大皇帝都盯着他。
他跪在地上,俯首帖耳的说道:"陛下,容臣陈情,都是苏正和苏平干的啊,我也不比陛下早知道多久啊。"
朱祁钰看着汤胤勣,就是气不打一处来。
瓦剌南下的时候,摇唇鼓舌的凤阳诗社跟他没关系,大明抓奸细跟他没关系,削太上皇帝号、废太子跟他没关系,杀稽戾王跟他没关系,会昌伯府鼓噪南衙造反跟他没关系。
汤胤勣的继室是孙继宗的女儿,但是汤胤勣就硬是没掺和南衙谋叛。
孙继宗的那个女儿被族诛一同坐罪给斩了,因为那个女儿鼓噪汤胤勣前往南衙,被锦衣卫查到了书信。
这么多大风大浪,死了多少外戚?死了多少勋臣?连亲王都死了三个,皇帝都死了一个。
汤胤勣都依靠着绝佳的站队技巧,活到了现在。
结果偏偏在这阴沟里翻了船。
朱祁钰怒其不争的说道:"你说你,一个勋臣后裔,跟这帮读书人走这么近干什么?是打算干点坏事?那倒是干啊,朕一刀砍了你便是。"
"马上过年了,过完年,进讲武堂,别在外面飘着了。"
汤和对朱明的建立有功,当初汤和给还在皇觉寺的朱元璋写信,相约造反,随后朱元璋到了军中,还成为了汤和的上司。
这一点上,汤和几近于泰伯让王位的功德,所以汤和因此封公。
但是汤和死后,因为子、孙、曾孙三代均早逝,无法袭爵,导致信国公爵位至今空悬。
汤胤勣和他的大侄子汤杰争爵,闹得沸沸扬扬。
国公位很重,汤胤勣无论是取了孙继宗的女儿,还是和文人走的那么近,其实都是一个原因,想要获得支持,然后夺得爵位。
"这什么长洲诗社,不要再办了,夜不收六十一人获救的消息,不得流传坊间,只要被锦衣卫风闻,朕绝不宽宥!"朱祁钰看着汤胤勣就来气。
好好的勋臣后代,行军打仗,建功立业多好,抚宁伯朱谦之子朱永,甚至夺得了大明第一杆冠军旗,何其的威风?
整日里跟一群读书人厮混在一起,还争信国公国爵位?
连读书人都知道军功值钱了,王复、王悦直接弃笔从戎了。
汤胤勣还跟读书人厮混,他能争到爵位才是怪事。
"滚回府去闭门思过,别再有下次。"朱祁钰示意汤胤勣可以走了。
汤胤勣重重的松了口气,俯首帖耳的大声喊道:"臣领旨!"
他还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。
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:"卢忠,其余人等,一并送到云南滇铜厂苦役三年吧。"
"臣领旨。"卢忠领命而去。
朱祁钰其实一直以为胡濙拿过来的这份社论,已经发出去了。
但其实并没有。
这让朱祁钰有点疑惑的说道:"这些诗社发月旦评之类的东西,还要过胡尚书的手?"
新闻审查机制,这么早就建立了吗?
卢忠的查补显示,六十一名夜不收被救的消息,依旧是长洲诗社内打转,并没有散出去。
也就是说,在发《月旦评》的时候,居然要被礼部先审查一遍。
胡濙点头说道:"是的,这是礼法。"
"这也是礼法?"朱祁钰满是奇怪的说道。
于谦附和的说道:"凤阳诗社的那片《布仁行惠疏》社论,是私发刊印,所以陛下在砍那凤阳诗社十四人的时候,没有人为他们喊冤。"
"因为他们本身就坏了规矩。"
"胡尚书,这个为什么是礼法呢?"朱祁钰满是疑惑的问道。
胡濙摸了摸下巴说道:"臣想想,从何说起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