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8章 电讯处长
推荐阅读:我的帝国无双、明天下、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医妃惊世、行祸天下、史上最强帝后、超凡兵王、清明上河图
新谷粒 www.xinguli.net,最快更新伪装之王最新章节!
冯晚没有过多休息,第二天上午,孙洪涛早早开着军令部的车子,带着她来到位于罗家湾的军令部第四处报到。
第四处办公场所和军令部机关不在一起,单独设在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内,这里实际上是戴笠军统局的办公场所。
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,戴笠看中了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,便强购下来,让罗家湾成为一个庞大的军统办公区和宿舍区,总占地面达二百多亩。
罗家湾19好花园公馆四周戒备森严,经过一道道门岗和严格盘查,孙洪涛这才把冯晚带到公馆大院内的一处宽大的办公室里。
办公室外的房顶上天线密布。
办公室内,几十名电讯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着收发报工作,一名三十多岁,身着少将军服的男人,闭目在办公室内的过道上来回渡着步子,他似乎沉浸在此起彼伏的“滴滴哒哒”声中。
“报告魏长官,苏月少校前来报到!”
孙洪涛给少将敬了个礼,双手把军令部的调函呈到他面前。
“哦?苏月?苏长官的妹妹?苏俄回国的电讯专家?”那少将慢悠悠睁开双眼,上下审视着站在孙洪涛身边的冯晚,一连串地问道。
“报告长官,少校苏月奉命前来报到!”冯晚给那少将敬了个军礼。
“嗯,随我到里间办公室来,有任务给你。”那少将满意地点了点头,朝着里面的一间办公室走去。
姓魏的少将就是军令部第四处处长魏大铭,他同时还兼任着军统局的电讯处处长。
魏大铭是有名的电讯专家,有军统技术帝的称号,戴笠非常倚重他。
早在戴笠的特务处成立之初,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通讯问题。
当年不像现在,有线电话那么发达,即时通讯全靠无线电台。
问题是特务处刚刚成立时,哪有条件去建立无线通讯网络,再说也没钱。
戴笠的特务处成立时,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已经成立几年了,在各地已经建立了一些分支机构,其头头徐恩曾本人又是干通讯出身的,因此有自己的通讯网络。
基于这种情况,老蒋规定,凡特务处的情报往来,一律由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代发代收。
老蒋的这个话说了等于没用。
首先,特务处和调查科大家都是吃同一碗饭的,特务处的情报怎么可能交给调查科去发!
再说了,人家调查科的电台装上也不是为了让你特务处立功的,总得先发了自己的东西,才可以帮特务处代发。
所谓情报,都是有时间性的,一份情报,晚了一会儿,可能就一钱不值了。
仰人鼻息的滋味不好受,戴笠发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无线通讯网。
要办这个事,钱是一方面,更关键的是人,戴笠手下,多是军校学生,懂无线电的人太少了。
况且,调查科当年有钱壮飞的前车之鉴,戴笠也不敢随便招聘人,为此他十分苦恼。
关键时刻,还是戴笠的铁哥们胡宗南帮了他一把,把当时“中国两个半无线电专家”中的一个介绍给了他。
这个人,就是魏大铭。
魏大铭是上海人,早年在外轮上工作,后来被电讯专家李范一看中,调他到电台当了一名报务员。
魏大铭成为李范一的得意门生。
1932年1月,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,驻常州的胡宗南托李范一为他介绍一位无线电专家,当时魏大铭正在“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”前线后援组主持电台事务,李遂将魏大铭推荐给了胡宗南。
在很短的时间里,魏大铭帮助胡宗南的第1师建起了一个拥有5座电台的通讯网,让胡宗南十分满意。
后来,胡宗南部调往甘肃,魏大铭不愿意去西北工作,胡宗南恰好做个顺水人情,将他介绍给了求贤若渴的戴笠。
1933年3月份,魏大铭到特务处报到,地点是在戴笠任政治特派员的浙江警官学校。
当时,在场的还有浙江警官学校校长赵龙文和教官们,戴笠正召集他们开会,忽然进来一个风度潇洒的青年人。
戴笠一看导来人,非常高兴,马上给大家介绍说:“这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魏先生,中国两个半无线电专家之一,我特地请来,帮助我们建立无线电事业的。”
当时在场的人穿的不是中山装、就是警服,只有魏大铭穿着一身长袍马褂,跟大家反差极大,像一个书生。
什么事情都是由人来完成的,建立台网,首先得有话务人员,因此魏大铭到任的第一件事,就是开办无线电训练班。
训练班的正式名称叫做“杭州电讯训练班”,也叫杭州特警班第六队,班主任自然是戴笠,副主任魏大铭。
戴笠对这个班的工作高度重视,派出了阵容强劲的队长、指导员等工作人员,这些人后来基本上都成了高级技术特务。
魏大铭之所以成为电讯专家,有他自己的特质,魏大铭的发报,以指法熟练为主,以发报“均匀”而著称。
“指法熟练”,通过一定的训练不难达到,而发报“均匀”就不是谁都能做得到了。
如果发报不“均匀”,就会给收报者造成困难,一份电报发了两三次,对方还是译不出来,因而,要求发报“均匀”特别重要。
魏大铭把冯晚带到办公室里,这才伸手接过孙洪涛手中的调函说:“孙上校,你可以回去了。”
“是!”孙洪涛给魏大铭敬了个礼转身离开了。
“这是一份电文,你立即发到上海,发报机的频率已经调好。”
孙洪涛离开后,魏大铭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份电报稿递给冯晚,然后又指了指办公桌跟前的一台发报机。
冯晚心里想,看来这是在考试自己。想着,来到发报机面前坐下,熟练地开始发报。
魏大铭就站在冯晚的身后,一动不动地看着她发报的指法,没一会功夫,冯晚熟练地把电文发完。
“你的老师是谁?”魏大铭问。
“伊万诺维奇。”冯晚偏过头望了眼魏大铭平静地回答道。
“难怪指法这么娴熟,更重要的是手法均匀,连我也自叹不如啊!”魏大铭佩服地点了点头。
“长官过奖了!”
冯晚起身再次给魏大铭敬了个军礼,冯晚抱着礼多人不怪的想法。
“从今天开始,你就在这间办公室内,你专门监听重庆范围内的所有电台信号。”魏大铭给冯晚下达着任务。
“是,可是魏长官,我首先要掌握我们自己的电台频率。”冯晚说。
“马上我让他们把资料拿给你看。”说着话,魏大铭转身走出了办公室。
冯晚没有过多休息,第二天上午,孙洪涛早早开着军令部的车子,带着她来到位于罗家湾的军令部第四处报到。
第四处办公场所和军令部机关不在一起,单独设在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内,这里实际上是戴笠军统局的办公场所。
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,戴笠看中了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,便强购下来,让罗家湾成为一个庞大的军统办公区和宿舍区,总占地面达二百多亩。
罗家湾19好花园公馆四周戒备森严,经过一道道门岗和严格盘查,孙洪涛这才把冯晚带到公馆大院内的一处宽大的办公室里。
办公室外的房顶上天线密布。
办公室内,几十名电讯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着收发报工作,一名三十多岁,身着少将军服的男人,闭目在办公室内的过道上来回渡着步子,他似乎沉浸在此起彼伏的“滴滴哒哒”声中。
“报告魏长官,苏月少校前来报到!”
孙洪涛给少将敬了个礼,双手把军令部的调函呈到他面前。
“哦?苏月?苏长官的妹妹?苏俄回国的电讯专家?”那少将慢悠悠睁开双眼,上下审视着站在孙洪涛身边的冯晚,一连串地问道。
“报告长官,少校苏月奉命前来报到!”冯晚给那少将敬了个军礼。
“嗯,随我到里间办公室来,有任务给你。”那少将满意地点了点头,朝着里面的一间办公室走去。
姓魏的少将就是军令部第四处处长魏大铭,他同时还兼任着军统局的电讯处处长。
魏大铭是有名的电讯专家,有军统技术帝的称号,戴笠非常倚重他。
早在戴笠的特务处成立之初,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通讯问题。
当年不像现在,有线电话那么发达,即时通讯全靠无线电台。
问题是特务处刚刚成立时,哪有条件去建立无线通讯网络,再说也没钱。
戴笠的特务处成立时,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已经成立几年了,在各地已经建立了一些分支机构,其头头徐恩曾本人又是干通讯出身的,因此有自己的通讯网络。
基于这种情况,老蒋规定,凡特务处的情报往来,一律由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代发代收。
老蒋的这个话说了等于没用。
首先,特务处和调查科大家都是吃同一碗饭的,特务处的情报怎么可能交给调查科去发!
再说了,人家调查科的电台装上也不是为了让你特务处立功的,总得先发了自己的东西,才可以帮特务处代发。
所谓情报,都是有时间性的,一份情报,晚了一会儿,可能就一钱不值了。
仰人鼻息的滋味不好受,戴笠发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无线通讯网。
要办这个事,钱是一方面,更关键的是人,戴笠手下,多是军校学生,懂无线电的人太少了。
况且,调查科当年有钱壮飞的前车之鉴,戴笠也不敢随便招聘人,为此他十分苦恼。
关键时刻,还是戴笠的铁哥们胡宗南帮了他一把,把当时“中国两个半无线电专家”中的一个介绍给了他。
这个人,就是魏大铭。
魏大铭是上海人,早年在外轮上工作,后来被电讯专家李范一看中,调他到电台当了一名报务员。
魏大铭成为李范一的得意门生。
1932年1月,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,驻常州的胡宗南托李范一为他介绍一位无线电专家,当时魏大铭正在“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”前线后援组主持电台事务,李遂将魏大铭推荐给了胡宗南。
在很短的时间里,魏大铭帮助胡宗南的第1师建起了一个拥有5座电台的通讯网,让胡宗南十分满意。
后来,胡宗南部调往甘肃,魏大铭不愿意去西北工作,胡宗南恰好做个顺水人情,将他介绍给了求贤若渴的戴笠。
1933年3月份,魏大铭到特务处报到,地点是在戴笠任政治特派员的浙江警官学校。
当时,在场的还有浙江警官学校校长赵龙文和教官们,戴笠正召集他们开会,忽然进来一个风度潇洒的青年人。
戴笠一看导来人,非常高兴,马上给大家介绍说:“这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魏先生,中国两个半无线电专家之一,我特地请来,帮助我们建立无线电事业的。”
当时在场的人穿的不是中山装、就是警服,只有魏大铭穿着一身长袍马褂,跟大家反差极大,像一个书生。
什么事情都是由人来完成的,建立台网,首先得有话务人员,因此魏大铭到任的第一件事,就是开办无线电训练班。
训练班的正式名称叫做“杭州电讯训练班”,也叫杭州特警班第六队,班主任自然是戴笠,副主任魏大铭。
戴笠对这个班的工作高度重视,派出了阵容强劲的队长、指导员等工作人员,这些人后来基本上都成了高级技术特务。
魏大铭之所以成为电讯专家,有他自己的特质,魏大铭的发报,以指法熟练为主,以发报“均匀”而著称。
“指法熟练”,通过一定的训练不难达到,而发报“均匀”就不是谁都能做得到了。
如果发报不“均匀”,就会给收报者造成困难,一份电报发了两三次,对方还是译不出来,因而,要求发报“均匀”特别重要。
魏大铭把冯晚带到办公室里,这才伸手接过孙洪涛手中的调函说:“孙上校,你可以回去了。”
“是!”孙洪涛给魏大铭敬了个礼转身离开了。
“这是一份电文,你立即发到上海,发报机的频率已经调好。”
孙洪涛离开后,魏大铭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份电报稿递给冯晚,然后又指了指办公桌跟前的一台发报机。
冯晚心里想,看来这是在考试自己。想着,来到发报机面前坐下,熟练地开始发报。
魏大铭就站在冯晚的身后,一动不动地看着她发报的指法,没一会功夫,冯晚熟练地把电文发完。
“你的老师是谁?”魏大铭问。
“伊万诺维奇。”冯晚偏过头望了眼魏大铭平静地回答道。
“难怪指法这么娴熟,更重要的是手法均匀,连我也自叹不如啊!”魏大铭佩服地点了点头。
“长官过奖了!”
冯晚起身再次给魏大铭敬了个军礼,冯晚抱着礼多人不怪的想法。
“从今天开始,你就在这间办公室内,你专门监听重庆范围内的所有电台信号。”魏大铭给冯晚下达着任务。
“是,可是魏长官,我首先要掌握我们自己的电台频率。”冯晚说。
“马上我让他们把资料拿给你看。”说着话,魏大铭转身走出了办公室。